网上有关“孔子出名的72位徒弟的姓名分别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孔子出名的72位徒弟的姓名分别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 ,如下: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 ,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 、祀以太牢 ,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闵子以孝闻名 ,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074年 ,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 。到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 ,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 ”和“芦花馆”。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 ,冉耕之宗族。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 ,人称“犁牛氏 ”,受儒教祭祀。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 ,与以上二冉同族 。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 ,小孔子九岁。“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 ,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 ,卫乱,父子争位,子路被蒯聩杀死 ,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 。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 ,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 ,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 ,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国 、卫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 ”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 。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 ,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 。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 ,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 。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 ”之误 。于是名重天下 ,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 。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 ,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 ,南武城人 。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 。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 ,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 ,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 ,失之子羽 。”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 ,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 ,安贫乐道 。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 。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 。古读“括 ,适 ”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 ,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 ,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 ,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 ,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 。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 ,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
高柴 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 。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 ,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 ,高柴逃归 。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 。习《尚书》 ,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司马耕 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 。向氏,字子牛,向罗之子 ,司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华夏族,春秋时期宋国人。前481年 ,因桓魋专权,司马牛交出封邑,离开宋国到齐国。桓魋出奔齐国 ,司马牛又到吴国,赵简子、陈成子召他,司马牛没有去 ,在鲁国城门外去世 。
樊须 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 。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
有若 字子有 ,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 。孔子死后 ,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 ,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 ,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 。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 。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 ,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
梁鳣 字叔鱼 ,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 ,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 ,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 字子徒 。(《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公良孺 字子正 ,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 ,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孔忠(《家语》无之 。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
扩展资料: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 ,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
参考资料:
朝鲜“妖女”张禧嫔一一陷害王后,巫术赐死
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回忆道:“袁世凯有一妻九妾 ,十七个儿子和十五个女儿,还有几个儿媳和孙子 、孙女。家中管事的账房、男女教师、中西医医生 、厨子、裁缝、花匠和男女佣人,跑上房和跑各房的老妈 、丫头等总计有几百个人 。这么多的人一切都要以我父亲为中心 ,服从他的命令,听凭他摆布。他们的荣辱沉浮,全由我父亲一人决定。他的家庭主要成员——一妻九妾的命运 ,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他们之中有的是宠擅专房,有的被打入冷宫。这些人的命运,完全由他的个人好恶来决定。至于他的好恶有哪些标准,那就很难说了” 。
于氏是袁世凯的原配夫人 ,她是 1876 年 10 月嫁入袁家。于氏时年 19 岁,比袁世凯大两岁,是河南陈州(淮阳)的富家之女。于家田产很多 ,大约有两千多顷地 。于氏虽然是大户人家,但受“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影响,从小不识字 ,对封建礼法也不太懂,只是粗略的了解。她和袁氏结婚后,感情还算融洽。婚后第二年 ,于氏生下袁世凯的第一个儿子袁克定,她一辈子只有这一个儿子。袁世凯和于氏本来夫妻关系挺好,但两人因为一句玩笑话闹僵 。有一天 ,袁世凯看到于氏腰间系着一条红色绣花裤带,觉得好玩,就和于氏说笑:“看你打扮得像个马班子”可于氏并不认为这是夫妻之间的一句玩笑话,就揭袁世凯的老底说:“我不是马班子 ,我有姥姥家。”于氏话语中的“我有姥姥家 ”的话,意思是说他是有娘家的人,是袁世凯正儿八经娶来的正室。但是 ,说着无意,听着有心 。袁世凯是庶出,他的母亲是袁家的姨太太。袁世凯又是特别孝敬老母亲的人 ,听到于氏这话,认为是在羞辱自己,一气之下 ,从此再也不和于氏同房,两人一直保持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所以,她生了袁克定以后 ,就再也没有生养其他子女,于氏便成为袁氏名义上的夫人,既不让她管家,也不让她做什么事务 。清末 ,于氏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袁克定在袁世凯三十二个子女中是嫡出长子,袁克定 18 岁结婚,他娶的是湖南巡抚吴大幑的女儿 ,名字叫吴本娴。他们的这个婚事是一门政治婚姻 。1907年,袁克定因为其父的关系出任农工商部右参议。宣统元年(1909 年),袁克定升为右丞。1909 年 ,袁世凯被罢官回籍之后,袁克定留在北京,成为袁世凯在北京探听清廷信息的重要耳目 。袁克定有“断袖癖” ,现代叫做“同性恋”,他的表兄张伯驹曾回忆说:“克定有断袖癖,左右侍童 ,皆韶龄姣好。辛亥,先父在彰德总办后路粮台,居室与克定室隔壁。一日夜,有童向克定撒娇 ,克定曰‘勿高声,隔壁五大人听见不好!’但先父已闻之矣。 ”张伯驹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为此事还作了一首打油诗:“断袖分桃事果真,后庭花唱隔江春 。撒娇慎勿高声语 ,隔壁须防五大人。”
大姨太太沈氏。在袁氏 22 岁时,他弃文从军、投奔吴长庆 。在此前,他曾短暂留宿上海 ,一方面想领略上海的风景,另一方面也觉得上海机会更多一些。然而,他在上海晃荡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职位。那个年龄 ,袁世凯正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一个人待在旅馆里,寂寞难挨 ,就跑到妓院找乐子 。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位苏州籍的名妓沈氏。袁世凯与沈氏相识后,两个人感情非常好。沈氏认为袁世凯绝非池中之物,劝说他早点离开上海到别处发展 ,并且给袁氏资助路费 。临行前,沈氏向袁世凯道别,并攒钱赎身、搬出妓院 ,她希望袁世凯功成之后不要忘记这段旧情。落魄之中的袁世凯大为感动,发誓绝不辜负沈氏,这就是袁世凯的大姨太太沈氏。袁静雪回忆说:“由于她在我父亲落魄无聊的时候对他有过恩情 ,所以我父亲在朝鲜做官期间,就把她接到朝鲜,把她当做太太看待 。我父亲不但让她管家 ,还把带到朝鲜去的大哥克定交给她抚养。所以从大哥以下,所有我们兄弟姐妹们都称呼她为亲妈。亲妈这种叫法,是仅次于娘的一种称呼。我父亲竟让自己的儿女们这样叫她 ,也就可以看出他对她的宠爱之深了 。”沈氏无子,袁世凯便将三姨太金氏之子袁克文过继给沈氏。
袁克文,字豹岑 、抱存,自号寒云。他是袁世凯在朝鲜时所纳的三姨太金氏所生 。1890 年出生于朝鲜韩城。袁克文从小被沈氏溺爱 ,袁世凯对他也是放纵不加约束,使袁克文少年时代就浪荡成性,十几岁就经常光顾秦楼楚馆、勾栏青楼、武榭酒肆 、花街柳巷之中 ,净干一些沾花惹草的勾当。袁克文和当时出身豪门望族、老子官位显赫,本人风流倜傥的张伯驹、张学良和溥侗等并称为“四大公子 ” 。袁克文吃、喝 、嫖、赌、抽样样俱全。但是,袁克文极为聪明 ,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对书法 、填词、作诗、写文章都有较好的成就。袁世凯重要的书信,有时也是袁克文代笔 。比如 ,洹上村养寿园中匾额 、对联,就是袁克文撰拟和书写的。另外,袁克文 爱好广泛 ,能唱一口好昆曲,刚开始唱生,后来由于戒烟之后身体发福,改唱丑。他与程砚秋、程继仙、肖长华 、孙菊仙等京剧界艺人来往密切 ,感情深厚 。袁克文生性放荡不羁,我行我素。并且还是个很有名气的收藏家。古玩、字画、邮票 、宋版书和古籍,袁克文有了孙子以后 ,每出生一个孙子,他就给一件古玩,并且起名也暗含古玩的名字。长孙取名印诚 ,给他一块金印;次孙军诚,给他的是甲贝;三孙璧诚,给的是一块璧玉;四孙虎诚 ,给他的是一对虎符 。
袁静雪回忆说:“我二哥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来,他会唱昆曲,好玩古钱 ,他收集了许许多多的外国金币,包括各个国家各个时代里所用的金质硬币,形状有方有圆,体积有大有小 ,都装在一个特制的盒子里。……他后来又入了青帮,花了很多钱,当上了大字辈的‘老头子’。他有了钱 ,随手用尽;没有钱,却丝毫不以为意 。他死了以后,只在他书桌上的笔筒里找出了二十元钱。他一生共娶了五个姨太太。他纳宠的方式 ,是走马式的 。这五个姨太太的顺序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和亚仙。……二哥有名分的姨太太,只有这五个人,那没有定名分的 ,据说先后有七八十个了。”袁克文后来生活贫困潦倒,以卖字为生 。无论生活怎样贫困,他依然不改其乐 ,不改生性风流的作风,在他看来,荣华富贵,皆人生浮梦 ,过眼云烟罢了。他卖字也不是为了积累钱财,家里堆放了很多纸,可他并不认真去写 ,非到实在没钱的时候,才挑几件写写换钱。
1931 年,旧历二月 ,袁克定得了猩红热,高烧不断,后经医治好转 。但是他仍不改风流的本性 ,又到妓院鬼混。回家以后,高烧又起来,3 月 22 日病死在天津两宜里宅 ,终年 42 岁。生前《北洋画报》经常接收他的字画换钱,刊登以后颇有市场。他死后《北洋画报》还专门为袁克文发了讣告:“寒云主人潇洒风度,驰骋当世 。尤工词章书法,得其寸槠者 ,视若拱璧。好交游,朋侣满天下,亦本报老友之一。体素健 ,初不多病,而竟以急症,于二十二日晚病故津寓 。从此艺林名宿 ,又少一人,弥足悼已!”袁克文死后,他的丧事都是由他的徒弟们出钱来操办的。⑩他的大徒弟杨子祥按照帮规 ,给他披麻戴孝,操办丧礼,一共不下 4000 多个徒子徒孙给袁克文戴孝行礼。停灵的几天 ,哭声不断,有很多妓女也头系白绳前来吊唁 。除了天津的僧 、尼、道之外,出殡当天,北京广济寺的和尚 ,雍和宫的喇嘛都纷纷赶来为他送行。从袁克文的住所到他的墓地西沽,沿路两侧还搭建了许多祭棚,各行各业的朋友都上前为他祭奠。袁克文的丧事在当时轰动一时 。时隔多年 ,他的好友张伯驹来天津寻墓,墓冢已无踪影,只能隔空思念故人 ,怆然泪下,提笔撰写挽联:“天涯落拓,故国荒凉 ,有酒且高歌,谁怜旧日王孙,新亭涕泪;芳草凄迷 ,斜阳黯淡,逢春夏伤逝,忍对无边风月,如此江山。 ”
袁克文一生有四子三女 ,子袁家暇、袁家彰 、袁家骝、袁家骥。袁家彰、袁家骝曾经到美国留学 。袁家暇 1961 年去逝,袁家彰定居美国华盛顿,原在台湾驻美大使馆工作。袁家骝是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夫人吴健雄也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们被誉为当代的居里夫妇,蜚声海内外。
二姨太吴氏 、三姨太金氏、四姨太闵氏均是朝鲜人 ,这三位姨太太是朝鲜国王李熙赠予给袁世凯的,三姨太金氏原是朝鲜王妃的妹妹,二姨太吴氏、四姨太闵氏原是三姨太陪嫁的姑娘。袁世凯便将三个人一并收做自己的姨太太 ,按照年龄的大小排定位次,并请大姨太太沈氏教导他们袁家的礼节 。
袁静雪详细记录了自己的生母金氏嫁到袁家的生活:“金氏本以为嫁过来是做我父亲的正室。不料,过门以后 ,她不但不是正室,她的陪嫁的两个姑娘反倒被我父亲一并收为姨太太。同时在她头上,还有一个被我父亲当作太太看待的大姨太太 。我母亲当时才是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她除了逆来顺受以外 ,不可能有什么其他出路,因此心情是痛苦的。由于精神苦闷的重要,使她成为一个性格古怪的人——一方面 ,似乎脾气很好,对家里所有的人都很和气,也从不和人争长论短;另一方面 ,在不高兴的时候,却会因为偶然的原因,一语不合就闹起气来 ,甚至闹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
有一次,她就因为一言不合,居然把和我父亲对坐下棋的时候所用的棋盘 、棋子 ,都给扔到水里去了。又有一次,她和五姨太太在中南海内一处角落里对着喝酒。大约两个人都喝得有些醉意了,不知道为了几句什么话,两人吵起嘴来 ,先是动口,接着就动了手,直打得不可开交 。幸亏有的佣人报告了我父亲 ,等到他大声喝止以后,两人才算罢休。她虽有些醉意,但五姨太太是我父亲当时最宠爱的人 ,这一点她还是能够意识到的。她是在五姨太太历来的欺压下,忍无可忍,这次为了几句闲话便不顾后果地拼起命来 。她这种古怪的脾气 ,也表现在对女儿和丫头们的责打上。她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对待女儿就比对待儿子更厉害一些。她有时毒打起丫头来,那就更加厉害了。
她皮肤很白 ,浓黑的头发长长地从头顶一直披拂到脚下,看起来是很美丽的 。但是,她神情木然,似乎永远没有高兴的时候。她不但对待儿女没有什么亲热地表示 ,就是我父亲有时候到她屋里去,她也是板板地对坐在那里。有时候,我父亲说到高兴之处 ,她虽然也陪着一笑,但笑过之后,立刻把笑容敛住 ,于是她的脸上就再也看不出丝毫笑意 。她在过年、过节和她自己生日的时候,总是暗暗地哭一场。她嫁到我家以后,从没有回过娘家 ,娘家的人也从没有来看过她。有一次,六姨太太的母亲和哥哥从江苏扬州来看望六姨太太 。这两个客人,既要给我父亲和我娘磕头 ,还不能和我家人平起平坐,这大概就是她不愿意娘家人来看望她的缘故吧。对于娘家过去的情况,她更不愿意多说。在中南海的时候,她并不是每天都到居仁堂去的 。但是 ,我父亲见到有什么好吃的,或是她所喜欢吃的东西,总是时常叫佣人请她来同吃。
她在死前的头一天里 ,对我二哥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在她过门以后不久,大姨太太借对她管束和教导的名义,对她进行虐待。又一次 ,大姨太太把她绑在桌子腿上毒打 。由于她的左腿被打得过分厉害,受了内伤,以至于到临死的时候还经常疼痛 ,并且还不能伸直。另一件是:她的父亲原来也认为她是嫁给我父亲做正室的,及至过门以后,才知道她不但是一个姨太太 ,并且还把他和两个陪嫁的姑娘排在一起,成了三个姨太太。自然已经十分痛心。后来,她又要随着我父亲离开朝鲜,更是加倍的伤感 。特别是她的母亲看到自己的爱女千里迢迢地到一个陌生异地去 ,今后自然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因此悲痛和思念的 情感 ,就交织在这个老人的心中。有一天 ,她母亲在精神恍惚的情况下,仿佛在井中的水纹里,看见了她的面影 ,就怀疑自己的女儿一定是死在他乡了,因而也就投井自杀了。她父亲既痛心于女儿的遭遇,又看到老妻因为女儿的缘故竟至自寻短见 ,当时悲痛得吐了很多血,三天后也就身死了 。她在说完了第二个故事以后,又对我二哥说 ,她所以不愿意在这以前说起这件事,是为了免得暴露我父亲生前所做的错事。由这一点看来,她算得是用心良苦矣。”
二姨太吴氏,生有四子二女 。子袁克权、袁克齐 、袁克坚、袁克度 ,女袁伯祯、袁箓祯。
袁克齐是袁世凯的第七子,他曾大批量购买帝俄时代的纸币卢布,想通过投机倒把发大财 ,但最后巨额卢布全变成了废纸,导致精神受到刺激,精神上有些失常。
袁克坚是袁世凯的第十子 。曾到美国留学 ,在宋哲元将军手下当差,1960年过世,时年 56 岁。
袁克度是袁世凯的第十二子。曾在美国留学十年 ,英语很好,人也聪慧,但不务正业 ,1976 年去世 。
袁世凯长女袁伯祯,嫁两江总督张人骏之子。六女袁箓祯嫁孙宝琦之子。
三姨太金氏生二子三女。子袁克文、袁克良;生女袁叔祯 、袁环祯、袁琮祯 。
袁克文前文已经介绍。而三子袁克良虽然与袁克文一母同胞,但性情与他二哥袁克文判若两人。袁克良不喜书墨,性情很是开朗 ,但是口舌无遮拦,总爱惹是生非 。袁世凯很是不不喜欢他,认为他成不了大器。他于 1948 年死于北京锡拉胡同。
袁叔祯是袁世凯的第三个女儿 ,嫁直隶总督杨士骧侄子杨毓珣 。
八女袁环祯早夭。袁琮祯是袁世凯第十个女儿,嫁日伪时期北京宪兵司令邹文凯。
四姨太闵氏生一子三女 。子袁克端,女袁仲祯、袁次祯 、袁琪祯。
袁克端排行第四 ,小时候很调皮。在袁世凯罢官回籍“隐居”洹上村时,经常偷偷地跑到养寿园的水塘里捞鱼,正当玩得高兴的时候 ,猛然听到岸上“哦 ”的一声,声音很像袁世凯,他就赶忙跑上岸来 ,原来是五弟袁克权假装袁世凯在逗他玩 。第二天,他又偷偷跑到水塘内捞鱼,又听到岸上“哦”的声音,他觉得一定是五弟袁克端又在搞鬼 ,便大喊了一声:“好你个老小子!”不过,这一次却真的是袁世凯带着一些人到养寿园散步。袁世凯叫身边人把袁克端从水塘里拉了上来,用棍子好好揍了一顿。袁克端擅长书法 ,自成一体,娶天津大盐商何仲瑾的女儿,但他们夫妇俩人都抽大烟 ,又不事劳作,时间一长家产败光,不得己靠着典当先人的遗产和股票为生 ,于 1951 年去世。
袁仲祯是袁世凯的二女儿,嫁给驻英、法、比 、意四国公使薛福成之子 。四女袁次祯早夭,袁琪祯是袁世凯第七个女儿 ,嫁陆军部大臣荫昌之子。
五姨太杨氏,杨氏是天津杨柳青人,是小户人家女子。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有管家的才能 ,口巧心细、遇事果断,又有一双缠脚的小金莲,深的袁世凯的欢心 。袁世凯的生活起居都有杨氏照料 ,杨氏不仅照管袁世凯的生活,还掌管袁家上上下下的家务,管理各方的仆人和丫鬟 ,照看着袁世凯各房的子女们。后来,又管着袁世凯新娶进门的六、七 、八、九姨太太。因为袁世凯把管家的事情全部交给了五姨太杨氏,所以对她的意见言听计从 ,无论是谁,只要不服从杨氏的管教和约束,她都会随时报告给袁世凯 ,由袁氏出面解决 。所以,袁家上下都敬让杨氏三分。
袁世凯在管理家庭姨太太方面,立了一个规矩:后进门的姨太太要服从早进门的姨太太的管束。这样,前一阶段是大姨太太管教二、三 、四姨太太;后一阶段是五姨太太对六、七、八、九姨太太的管教 。五姨太杨氏经常利用袁世凯的“家规 ”的名义 ,对后进门的姨太太进行管教,对他们非打就骂,尤其是年轻的九姨太年轻不懂规矩 ,性格又倔强,必然遭到五姨太的打骂。
杨氏生四子儿女。子袁克桓 、袁克轸、袁克久、袁克安,女袁季祯 、袁玲祯 。
袁克桓是袁世凯的第六个儿子 ,娶江苏巡抚陈启泰的女儿,他的一生主要在从事实业,曾参与过过启新洋灰公司、耀华玻璃公司的经营。于南京创办江南水泥厂 ,还兼任过开滦煤矿的董事,1956 年去世。
袁克轸是袁世凯的第八子。娶直隶总督周馥的女儿,袁克轸又是华北实业巨头周学熙的妹夫 。在清朝末期 ,周氏家族是北方具有雄厚实力的财阀。袁克轸四十余岁便去世了,据说是酗酒而死。
袁克久是袁世凯的第九子 。他与十弟袁克坚、十一弟袁克安 、十二弟袁克度,一同赴美留学,回国后 ,在启新洋灰公司工作,1973 年病逝。
袁克安是袁世凯第十一子。曾赴美国留学,出国时年龄比较小 ,回国后,娶天津大盐商李益臣之女李宝慧,后又娶天津交际花张美生 。
袁季祯是袁世凯第五女 ,嫁吏部尚书陆宝忠之子。
袁玲祯是袁世凯第十五女,早夭。
而六姨太太叶氏、七姨太张氏是袁世凯在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置办的 。八姨太郭氏,是袁世凯在北京做军机大臣兼任外务部尚书时候置办的。
六姨太叶氏的来历颇具戏剧性。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 ,派次子袁克文到南京办事 。袁克文生性放浪无羁,公干之余便到烟花柳巷之处寻欢作乐,因此结识了六姨太叶氏 ,两人一见倾心,如胶似漆,互相订了嫁娶之约。袁克文临别回津之时,叶氏赠送他一张照片作为留念。袁克文回津向袁世凯复命 ,正在磕头“请安”之时,叶氏的照片从上衣兜里滑落下来,袁世凯忙问:“那是什么?”当时 ,袁克文还没有结婚,自然不敢在父亲面前透露自己寻欢问柳之事,便急中生智说是在南边为父亲物色的一个很好看的姑娘 ,现带回照片征求袁世凯的意见。袁世凯看后欣然接纳,便派心腹符殿青前往南京带钱赎人,叶氏原以为嫁的人是袁克文 ,没想到“洞房花烛夜 ”之时,却发现是满嘴胡须,头发花白的袁世凯 ,阴差阳错便成了六姨太 。
六姨太叶氏生二子三女。子袁克捷、袁克有。女袁福祯 、袁奇祯、袁瑞祯 。
袁克捷是袁世凯的第十四子。有关资料记录较少,新中国成立后到插队青海,后死于青海。
袁克有是袁世凯第十七子 。他是袁氏最小的儿子,1953 年因病死去。
七姨太邵氏 ,山东人,原是袁世凯家中婢女,被袁世凯相中 ,纳为姨太太,无子嗣。袁氏开缺之后一道回河南,死于河南汲县 ,无子嗣 。
八姨太郭氏,浙江人,是袁世凯在北京任军机大臣从天津妓院买回。生子袁克相、袁克和 ,生女袁古祯。
袁克相是袁世凯的第十三子 。燕京大学毕业,擅长英语,篆书也很出彩 ,在天津颇具影响,解放后,在天津任教师,“文革”期间受迫害致死。娶清廷军机大臣那桐的孙女为妻。
袁克和是袁世凯的第十五子。1962 年病死 。
袁古祯是袁世凯的第十四女 ,嫁民国时代大总统曹锟之子。
袁世凯在河南彰德洹上村“隐居”之时,娶进了第九位姨太太,也是最后一位姨太太刘氏。生第十五子袁克藩 、夭折 ,生女袁仪祯 。
袁世凯子孙妻妾成群,在他开缺回籍之后,陆续都跟随袁氏来到河南彰德洹上村。
在中国古代 ,子女的婚配基本上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袁世凯这样的世家大族,子女的婚事基本都是基于袁世凯政治利益的联姻 。他的儿女亲家多是知己至交或同朝为官的高级官僚。他们之间结成儿女亲家 ,既可以在政治上互相帮助提携,也符合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 ”。在袁世凯生前,只定下第九子以上 ,二女儿以上的婚姻大事 。除此之外的儿女,都是在袁世凯身后成家的,袁世凯生前共有 9 位儿女亲家。
袁世凯生活在彰德洹上村期间,上下人口众多 ,为了筹措袁家日常开销和生活用度,袁世凯早先在彰德府购置了很多田地,用来解决一大家子吃饭问题。在养寿园内 ,袁氏命佣人们饲养家禽、活鱼、鲜蟹,种植瓜果、蔬菜等副食品满足袁家上下日常用度,有时多的农副产品还会拿到附近集市上卖掉换一些钱财回来 。袁家还雇佣了一个专门负责采购的买办 ,每日到安阳城内采购日常必需品。每隔两三个月,还要专门到天津 、上海去购买河南买不到的物件。并且专门从南方请来养蚕的蚕娘负责园内养蚕缫丝,就近送到彰德缫丝厂里生产绸缎出售。袁世凯各房的太太也自己动手养蚕缫丝 ,所得的辛苦钱全部归各房,由各房支配 。在养寿园大大小小的水塘内袁世凯还命人广种荷、菱,塘内散养多种鱼类。袁世凯喜欢吃熏鱼 ,他的二姨太吴氏便经常捕捞塘子里的鱼做给袁世凯吃。每年秋天,秋深蟹肥之时,袁世凯会带着全家在园内捕蟹,痛痛快快吃上几顿蟹肉 。夏天 ,袁世凯会带着全家人乘船到池中的水心亭中避暑,有时会在亭中吃饭。月圆之夜,他会和家人一起赏月。袁世凯的三姨太会弹奏七弦琴 ,在幽静的夜晚,明月高悬、袁世凯荡舟水面,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绪万千,时而沉吟,时而开怀 。他也会和三姨太一边下棋 、一边争执 ,嫣然过起隐居的日子。在这个养寿园内,平时,袁世凯还经常请艺人来园子里唱戏 ,比如河南的坠子或“柳子戏”。逢年过节,袁氏总要专门请北京京剧界的名角前来助兴 。如:谭鑫培、王瑶卿、杨小朵等唱“堂会”,这种“堂会”在袁世凯过寿或者正妻于氏整寿的时候也会传来唱唱。一些朝中要员或重臣前来洹上拜访之时,袁世凯还会放**招待他们。
张禧嫔 ,朝鲜历史上著名的三大 “妖女 ” 之一 。
张禧嫔原来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她凭借着美貌与机智,成为李氏王朝肃宗的宠妃。
可惜 ,张禧嫔不知道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张禧嫔本名张玉贞 ,为朝鲜时代肃宗的宠妃,史书多称她为禧嫔张氏,或者张禧嫔。
要说到张玉贞的家世与背景 ,其实还算不错,,为朝鲜社会中人(官员妾所生之儿女)阶层 。
根据朝鲜的史实记载 ,张玉贞的家族,早在高丽王朝时期,就已是著名的官宦世家。
张家的几代子孙都入仕司译院,多人在科举考试摘得状元 ,如张玉贞的亲哥哥张希栻就是译科状元
所以说张玉贞是一个官宦世家的千金**,出身绝不低贱。
张玉贞的堂伯张炫,在历史文献 《朝鲜王朝实录》 内 ,被人描写为朝鲜巨富 。
张玉贞的生父张炯,在世时也官拜译官,他在张玉贞11岁的时候 ,不幸病逝,享年46岁。
张炯去世之后,家中仅剩张玉贞的生母尹氏 ,与其他两个兄妹(张希载与幼女张氏)。
无父可依的张玉贞受到了堂伯张炫的精心照料 。
朝鲜王朝历来党争激烈,党争主要分为南西两派,这两派互相打压 ,时刻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朝鲜王朝的党争持续百年,无止无休。
肃宗于1674年刚刚登基,党争就立即发生了 。
经过激烈的较量,著名的南人党战胜了宿敌西人党 ,成功获得朝廷的话语大权。
但是好景不长,六年之后,包括南人党领袖许积之子许坚在内的众多南人党成员 ,因为涉嫌参与篡夺王位政变(肃宗六年,史称 “三福之变” )遭到了肃宗的强力镇压。
肃宗这次镇压,牵连到所有和南人党有关的人士 。
南人党所有的大臣因“三福之变”被牵连问斩 ,或者发配远疆,史称 “庚申大黜陟 ” 。
随后,在 “甲寅礼讼” 前被打压的西人党 ,也重新获得了肃宗的信任,取得了执政的发言权。
照顾张玉贞的伯父张炫,因暗中资助叛变的福昌君 、李桢等人 ,被肃宗列为 “庚申大黜陟” 的清算名单之内。
张炫最后落得个抄家充军的下场……
1680年,迫于生计的张玉贞入宫做了一名普通的宫女 。
昔日的千金**,如今的普通宫女。
张玉贞的心里充满了委屈,但时运不济的她 ,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做着下等工作。
刚入宫的张玉贞因为遭受到“三福之变 ”的影响,在宫中遭到了他人的冷言冷语 ,嘲笑欺负 。
张玉贞无论走到哪里,就被他人骂作一一
宫中众多的宫女见到张玉贞,纷纷逃避 ,如见瘟疫。
刚刚入宫的张玉贞只从最底层的“内人”做起,每天都做着最卑微的跑腿、端碗盘等脏活累活。
幸好张玉贞天生聪颖,又长得如花似玉 ,入宫没多久,就受到肃宗曾祖母大王大妃赵氏的赏识 。
尽管肃宗知道,张玉贞的伯父张炫曾参与协助南人党政变一事 ,但仍然被此女的容颜所吸引,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可是肃宗的喜欢惹怒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肃宗的原配仁敬王后金氏。
仁敬王后是出了名的河东狮吼,她严禁肃宗喜欢别的女人 。
在闵镇远 《丹岩慢录》 记载着严妻仁敬王后的形象一一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 ,就是一一
肃宗三代单传,急需一个儿子,可仁敬王后无子 ,这让肃宗十分的不开心。
仁敬王后知道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道理,她防着肃宗 ,就是不想让别的女人先生下子嗣,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张玉贞虽然明白肃宗的心意,自己也很喜欢这个男人 ,但在仁敬王后的高压政策下,她根本没有机会接近肃宗 。
仁敬王后一心想为肃宗生下儿子,可肚子却一直没有反应。
肃宗四年 ,仁敬王后带着不甘与无奈走了。
仁敬王后去世之后,肃宗如脱缰的野马,现在再也没有人阻碍他了。
肃宗丝毫不为仁敬王后的去世而伤心,他飞奔着走向心爱的张玉贞 。
从此以后 ,肃宗与张玉贞频频幽会,俩人卿卿我我,如胶似漆。
可是这对甜蜜的恋人没有注意到 ,他们的行为得罪了另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就是肃宗的母亲明圣王太后 。
因为在明圣王太后看来,仁敬王后刚刚过世不久,宫内丧期也尚未服完 ,自己的儿子就与宫女勾勾搭搭,这实在不成体统。
明圣王太后认定张玉贞是一个狐狸精,是她勾引了自己听话的儿子。
于是 ,明圣王太后决定快刀斩乱马,下令将张玉贞驱逐出宫门 。
在仁敬王后丧期过后,于肃宗五年五月 ,明圣王太后立即选定兵曹判书闵维重15岁的女儿闵氏为肃宗的继妃。
这个闵氏就是日后的仁显王后。
肃宗是舍不得张玉贞的,可他不敢违抗母命,只能与心爱的女人挥泪告别 。
张玉贞被逐出了宫门,她心有不甘 ,可无计可施。
满肚子苦水的张玉贞只能一步一回头,泪眼婆娑,含恨离去。
“陛下 ,陛下,你可千万别忘了我呀!”
帝王多情,佳人命薄 ,今夕何年,再见君面?
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张玉贞不敢去想 。
君王后宫三千佳丽 ,谁知道他的心呢?
这时候的张玉贞是痴情的,也是感伤的……
仁显王后入宫三年,未见生育 ,处境尴尬,心惊胆战。
在宫中,无论你是王后,还是嫔妃 ,只有生下子嗣,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万般无奈之下,仁显王后想了个主意 ,为君王迎回旧爱张玉贞。
肃宗自从张玉贞走后,心中一直念念不忘,后宫佳丽三千 ,竟无一人能取代她 。
张玉贞的容貌,张玉贞的风韵,时时刻刻都在肃宗的脑海中浮现着……
仁显王后知道肃宗的心思 ,她主动向肃宗请求,为了君王血脉的延续,重新召回张玉贞。
肃宗听了仁显王后的话 ,喜不自禁,立即照办。
其实仁显王后是因为自己生不出孩子,否则她决不会让情敌进宫的 。
张玉贞于肃宗十二年2月27日,再度回到了王宫之内。
这次张玉贞回到宫内 ,肃宗对她的恩宠更胜于往日,他们几乎天天都在一起,形影不离。
持宠而娇的张玉贞不禁飘飘然起来 ,甚至有时候仁显王后传唤她,也是 “唿之而不应 ” 。
仁显王后当初让张玉贞回宫,本想巩固自己的后位 ,不曾料到肃宗如此痴迷于她,而张玉贞竟然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心中不由恼怒万分。
现在刚刚得宠就如此无礼 ,若将来生下子嗣,还不爬到我的头上来吗?
仁显王后开始后悔让张玉贞入宫,她不允许张玉贞生下子嗣 ,她要分散肃宗的注意力。
仁显王后从宫廷外请求西人党帮忙,招入西人党重臣金寿恒的亲戚,金昌国的女儿金氏入宫来服侍肃宗,即后来的金宁嫔 。
天真的仁显王后想让金宁嫔与张玉贞争宠 ,可金宁嫔虽然容貌不差,但她没有张玉贞的灵性,肃宗对她根本不屑一顾。
肃宗与张玉贞是有真感情的 ,这种感情说是爱情也不为过,一个小小的金宁嫔又岂能夺爱。
张玉贞对仁显王后献美,气得牙根痒痒 ,从此俩人结下了梁子 。
张玉贞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不知事世的小姑娘,宫中的一砖一瓦教会了她如何才能永享荣华富贵。
男人最喜欢温柔的小女人,张玉贞对肃宗柔情似水 ,肃宗更觉得金宁嫔俗不可耐。
肃宗十二年12月10日,肃宗封张玉贞为淑媛(从四品)。
不久之后,张玉贞为肃宗生了个儿子李? ,肃宗兴奋不已,对这个女人更加的宠爱了 。
肃宗对张玉贞宠爱与日俱增,又于肃宗十四年,升张玉贞为昭仪(正二品) ,其势力地位已经直逼仁显王后。
曾经遭遇过 “三福之祸” 的张玉贞,更明白权力对自己的重要性。
只有拥有了权力才能不被打倒,永享荣华富贵 。
张玉贞开始联手南人党 ,让他们帮助自己登上后位。
此时的南人党也想利用张玉贞,帮她登上王后的宝座后,再借其力清除之前让他们沦落至此的政敌西人党 ,重新获得朝政的话语权。
仁显王后见张玉贞羽翼渐丰,心中担忧难安,她又想借助西人党 ,除去这颗眼中钉,肉中刺 。
但是张玉贞也不是省油的灯,她利用自己生下子嗣的功劳 ,不断地对肃宗吹枕边风,说仁显王后的坏话。
起初,肃宗对张玉贞的话不以为然,他认为这只是女人的嫉妒心在作祟。
后来 ,张玉贞又生了个儿子,可这个儿子在襁褓中夭折了 。
张玉贞痛失爱子,自然悲伤难过 ,她抓住机会,向肃宗哭诉道一一
如此这般反反复复,肃宗不由疑心重重 ,他开始相信张玉贞的话,慢慢地疏远了仁显王后。
肃宗十五年正月,张玉贞被封为正一品 “禧嫔” ,离王后之位只差一步之遥。
仁显王后心惊胆颤,一时间不知所为……
什么事情都要趁热打铁……
张玉贞决定再添一把柴火……
一天,肃宗来到张玉贞宫中 ,他笑着逗弄着儿子 。
张玉贞见此情景,立即展开攻势一一
肃宗正在逗弄着自己的儿子,听了此话,不禁惊恐万分。
历来宫廷中女人们的斗争总是险恶无比 ,肃宗早就知道仁显王后与西人党有关系,他最讨厌妇人私交外臣,如今正好借此机会废了这个贱人 ,以除后患。
在肃宗十五年4月21日到23日,在这短短的3天时间之内,肃宗便以 “善妒 ” 之由 ,不顾西人党的强烈反对,废掉了仁显王后。
早先被仁显王后推荐入宫的金宁嫔受此牵连,也被一同逐出宫门 ,废为庶人 。
张玉贞除去了仁显王后,她终于登上了王后的宝座。
但是一个女人的青春是短暂的,再美的女人也有年华老去的那一天。
肃宗十九年二月 ,张玉贞头上感染了疖患与疮症 。
在当时,感染此病症的人经常出现多痰症状。
这样久而久之,会导致人身体不舒服、无力,渐渐地造成患者日常生活的不方便。
肃宗几次想要临幸张玉贞 ,都因其病而无法行事 。
三番五次下来,肃宗不由情趣全无,他不禁想去找其他年轻的女子。
虽然肃宗对张玉贞爱意稍淡 ,但他并没有打算离开这个女人。
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张玉贞做了一件蠢事 。
张玉贞能够做上王后,全靠南人党的力量。
所以在张玉贞登上后位之后 ,她不时在肃宗面前为南人党说好话。
无论在私下里,还是公开场合,张玉贞多次向肃宗进言 ,要他多多任用南人党,多听听哪位南人党大臣之建议等 。
肃宗一向最恨妇人干政,他对张玉贞的做法 ,十分的不满,心中渐生厌恶之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肃宗开始思念仁显王后了。
于肃宗二十年,由西人党金春泽 、韩重爀等重臣揭发张禧嫔欲借其兄长张希载之手 ,意图谋害废后闵氏的事情。
肃宗听了,勃然大怒……
随后,西人党的南九万、朴世采与尹趾完等人 ,共同发起了所谓 “废嫔复位” 之举 。
这些人的意思就是要肃宗远离张玉贞,迎回仁显王后。
其实这一切都是肃宗暗中指使的,他借别人之口迎回了仁显王后。
肃宗又将所谓预谋杀害废后闵氏的张希载流放到济州岛 。
张玉贞见兄长落得如此下场 ,心里明白肃宗已经不爱她了,甚至要伙同仁显王后与西人党一起对付自己。
仁显王后回宫后,恢复了王后之位。
张玉贞则被降为嫔 ,打入冷宫,永远不能见君王 。
打回原形的张玉贞愤恨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只得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仁显王后复位7年之后,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
这时候的张玉贞又做了一件傻事 ,她居然偷偷地请巫师作法,想要咒死仁显王后 。
当年8月4日,仁显王后病逝。
张玉贞得知仁显王后死了 ,不由心花怒发,她以为自己的春天来了。
不料她请巫师作法的事被宫内一位不显眼的淑嫔崔氏告发了 。
肃宗二十七年10月7日,张玉贞被赐死于宫中。
张玉贞没有想到 ,自己千等万等,等来了一杯毒酒。
大限将至,后悔莫及……
张玉贞喝下了自酿的毒酒 ,一命呜呼。
肃宗赐死张玉贞的同时,又下了一道圣旨一一
张玉贞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 。
唯一让张玉贞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大儿子李?继承了王位,是为朝鲜的景宗。
只可惜,张玉贞看不到了。
在那个光怪陆离的宫廷中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宫廷之中可有善良之人,张玉贞的确是狠毒的 ,那么仁显王后是否真贤德呢?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 。什么是好文章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 。
关于“孔子出名的72位徒弟的姓名分别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孟阴炕]投稿,不代表乐悠悠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decn.cn/news/35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悠悠的签约作者“孟阴炕”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孔子出名的72位徒弟的姓名分别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孔子出名的72位徒弟的姓名分别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孔子出名的72位徒弟的姓名分别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