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概括“弄权铁槛寺”的情节 。并分析这一情节中反映的王熙凤的狠与贪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概括“弄权铁槛寺”的情节。并分析这一情节中反映的王熙凤的狠与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弄权铁槛寺”的情节是指王熙凤为了帮助张家摆平女儿的婚姻问题,答应出面解决 。然而 ,在解决过程中,王熙凤无视司法公正,使用权力干涉司法 ,为了自己的私利,胆大妄为,最终导致了张家**得知父母退了前夫后自缢,守备之子闻讯亦投河自尽。张李两家人财两空 ,王熙凤则坐享三千两。
这一情节反映了王熙凤的狠与贪 。她为了自己的私利,毫不顾忌地使用权力干涉司法,无视他人的生命与正义。她的行为表明她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一切 ,显示了她的狠与贪婪。同时,这一情节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权贵干预司法 、导致司法不公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铁槛寺与馒头庵
且说秦可卿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 ,沿着大道一路来到铁槛寺,安灵在偏殿中,款待众人吃饭 。各亲友都回去以后 ,贾府众人都在铁槛寺里斋房里住宿,唯独凤姐一行人不想住在这里。据铁槛寺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水月庵,也是贾府花钱建起来的 ,里面的尼姑和贾府中各位太太都很熟悉。王熙凤来之前就叫人通知这里的尼姑准备了空房,丧事完毕就要在这歇息 。
这个水月庵里尼姑表面上是修行之人,念经烧香,不问尘事。但他们其实就相当于贾府的仆人 ,对贾府的主子们唯命是从。来着烧香的大部分人都是冲着这层关系来的 。表面上是拜大殿上的泥菩萨,实际上拜的是贾府这尊“活菩萨 ”。就像前段时间纪录片《国家监察》里有个官员,好像是什么“的妻子开了间茶社 ,于是想求他办事的人都去茶社喝茶,顺便送礼,这样避免了不少麻烦。我猜这位官员是看了红楼梦之后有的这么一个好点子 。
这不 ,王熙凤刚在水月庵里和老尼姑(法号净虚)喝着茶闲聊一阵,完事要回去休息,“入净室歇息”。老尼姑送她进来 ,这时候下人们都在外面找地方睡觉。凤姐旁边仅有贴身的小丫头 。老尼姑一瞅,时机正好。就开口说话了。“我正有一小事想请二少奶奶帮忙,”凤姐问何事 ,老尼姑说她之前认识一个张大财主,有个女儿长得老好看了,国色天香,沉鱼落雁。有一天这个女儿来庙里进香 ,被一个官二代看上了 。官二代姓李,他爹是长安市府尹,相当于市长。过了几天这位市长儿子派人来张财主家提亲。但问题是他家女儿已经与长安守备的儿子定亲了 ,聘礼都给了 。“守备 ”是清朝高级军官的职位,相当于现在军分区司令。市长儿子不甘心,不管定没定亲 ,就要娶这财主女儿,这张财主是左右为难。财主的准亲家听说了这件事,特别不高兴 ,非说是张财主一女许两家,就跟财主家闹了起来,后来把张财主告了 。这财主所以托老尼姑来向贾府求救。希望贾府派人出面能跟长安节度使云光说请 ,节度使也是军队高官,即长安地区军区司令,是守备的上级领导。要是能让上级领导跟那个守备说话,让他别告了 ,这件事肯定就能压下来 。
这个事情很蹊跷,一个大财主居然要求一个道馆里的老尼姑办事,这是一种不寻常的渠道 ,一般人真是想不到。但老尼姑能接触到贾家这个庞大家族的核心人物,而贾家又是权势显赫的大家世族。在中国官场上这样的亲信帮忙牵线搭桥通关系的事并不少见,不但中国这样 ,韩国前几年还有“闺蜜干政”的奇特现象,想想也不足为怪了 。
凤姐听完,先拿起了起了架子:我们贾家又不缺钱 ,各个高官显贵的,哪有心思管这些婚丧嫁娶的芝麻小事。听到凤姐一口回绝,老尼姑也觉得是意料之中 ,但她没有就此罢休。高明的亲信都能揣摩主子的心理,不然也不会成为主子的亲信。她说“哎呀,我的姑奶奶,我当然知道咱们贾家大家大业的 ,肯定不缺这点钱,只是我已经答应那财主来求奶奶您啦,这明白人都知道您是不屑于管这样的小事 ,但那些不知道还以为咱们这么大家族连这点手段都没有,这点事都办不成”这一句话很是高明,既奉承了王熙凤 ,又使了一招激将法 。贾家二少奶奶当时协理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大府内大小事务,大事小事样样都管,意气风发 ,虚荣心膨胀到了极点。果然就同意了“你是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 ,我说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替他出这口气!”这简直就是黑道大哥的范儿啊,哪有什么豪门贵妇的半点气质。果然 ,她派人假借丈夫贾琏的口气给长安节度使云龙写一封信,这事就摆平了,那长安守备也不告了 ,还退了亲事 。而那财主的女儿听说要嫁的人不是原来的守备家儿子,竟执意不嫁,最终上吊自尽。守备的儿子听说这事后也投河而死。
王熙凤在这件事上白白拿了三千两银子 ,她的婆婆王夫人从头到尾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王熙凤在这件事后胆子越来越大,多次替人办事,恣意妄为。
如果说协助宁国府主理秦可卿的葬礼是王熙凤办事能力、协调能力的一个表现;那这件事是就是她虚荣心膨胀、极度自负的体现。秦可卿刚死的那天晚上 ,特地托梦给王熙凤告诫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谁知过了不到俩月 ,煕凤早已把这番告诫抛之脑后 。正是“三春过后诸芳散,各人自寻各自门”,最终落得个满门被抄家的下场。
熙凤弄权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红楼梦》第十五回的回目是“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铁槛寺与馒头庵,这两个名字不由得让想起范成大的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
富贵人家的气派首先体现住宅上 ,门高,门槛也高 。不仅门槛高,最有钱有势的人家 ,门槛是要包铁皮的,因为希望自己的铁门槛可以存在一千年。但是范成大却指出,就算你这个铁门槛能够存在一千年 ,你能活一千岁吗?到头来你能挡得住死亡的来临吗?最终不依然是埋在坟墓里边,成为一个土馒头吗?
寺庙以“铁槛”和“馒头”命名,对人似乎有一种警醒的意味在里面 ,劝人不要过分追逐功名利禄,不要过分沉迷声色情欲,因为人生最终都不过是一个“土馒头 ”而已。可是世人真的就因此而警醒了吗?
01
第十五回所讲述的故事依然是秦可卿的丧事,不过故事发生的场景不再是贾府 ,而是送葬的途中以及铁槛寺 、馒头庵。秦可卿死后并不是入土为安,而是将灵柩停放在贾府的家庙铁槛寺中 。
这铁槛寺是宁荣二公所修造,宁荣二公考虑得非常长远 ,他们的祖籍并不在京城,而是在金陵,所以修建家庙 ,以备自己以及子孙们死后停灵之用。灵柩停放在铁槛寺中,适当的时候将灵柩送回祖籍之地埋葬。
这铁槛寺有阴阳两宅,阴宅就是停放灵柩的地方 ,阳宅为僧人以及送灵人寄居 。第十五回中写到的为秦可卿送葬,就是将她的棺柩从贾府送到铁槛寺中。
在送葬的途中,作者写了两个小插曲 ,一个是富贵至极的北静王亲自来送殡祭奠,并详细写了北静王与宝玉的见面,以及这两个才貌双全、潇洒风流的富贵公子的缘分。
另一个小插曲,则是宝玉与平民之女“二丫头”缘分 。送葬途中 ,王熙凤带着宝玉和秦钟在一个庄户人家中更衣休息。
宝玉见炕上有个纺车,便上来拧转做耍,自为有趣。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这纺车大概是这丫头的 ,她不忍心自己辛苦纺了半天的线被人胡乱搅坏了,所以跑过来制止 。
但是,一个身份很低的村里丫头 ,却冲着一个贵族公子乱嚷,大概也不合当时的礼法。因此众小厮忙喝断阻拦她。
宝玉作为一个贵族公子,他并没有高高在上 ,颐指气使,或者责备这丫头的不礼貌 。而是忙丢开了手,向着丫头赔笑。在这个丫头跟前 ,宝玉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尊贵,而是对自己刚才的行为充满歉意。并赔笑着解释说:"我因为没见过,所以试他一试。"
这丫头在生人面前并不羞怯,不扭捏 ,而是带着一种豪爽与大方 。说道:"你们哪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
宝玉对这个丫头是充满敬意的 ,她与贾府里的女孩子很不同,她质朴、健康 、爽朗,和着这泥土的气息 ,给宝玉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可是这时秦钟暗却拉着宝玉笑道:" 此卿大有意趣 。" 很明显,这话里充满了浅薄的调戏意味。这话也大大破坏了宝玉的心境,因此一把推开 ,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
那丫头纺起线来 ,宝玉正要说话时,只听见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 。"那丫头丢下纺车,一径去了 ,宝玉怅然无趣。
临走时,村妇们来叩赏,宝玉留意去看 ,却没有二丫头。上了车,出来走不多远,只见二丫头怀了抱着她的小兄弟 ,同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 。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怎奈车轻马快 ,一时展眼无踪。
这一段写得非常动人,宝玉的情深,不仅仅在于对与他缘分很深的黛玉 ,哪怕只是缘分很浅的一个村姑,宝玉也非常在意 。二丫头丢下纺车而去,他就怅然无趣。在叩赏的村妇里没有找到二丫头,他就失望至极。在车上看到了二丫头就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
佛家说 ,百年修得同船渡,那么就算是一面之缘,这缘分也来得不简单 。宝玉对他生命中的这些缘分 ,无论深浅,也无论这人的富贵贫贱,他都非常珍惜。他有对世间诸多人的情深 ,后面他正是因情的破灭而悟空,最终归入佛门的。
送葬路上,宝玉遇到的了两个人 ,一个北静王,一个二丫头,一个是富贵至极的王爷 ,一个是平民之女二丫头,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是他生命中的缘分 。
宝玉与他们的相遇,都不像与黛玉那样缘分深厚。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 ,其实生命中就是有这样的缘分,可能只有一面之缘,可能只有简单的交谈 ,可是在生命中的某个瞬间,我们依然会回想起那次相遇。
02
接下来,送葬到铁槛寺 ,族中人便在铁槛寺下榻住下 。但王熙凤却嫌铁槛寺住着不方便,因而早遣人和馒头庵的姑子净虚说了,腾出两间房子来作下处。
这馒头庵离铁槛寺不远 ,王熙凤就带着宝玉和秦钟来馒头庵住宿,接下来就有了王熙凤的“弄权”,也有了秦钟的“得趣 ”。
关于馒头庵名字的来历 ,作者却做了掩饰,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的馒头做的好,就起了这个浑号 。这是作者故意将本章的寓意隐去 ,将真事隐去,读者不可被作者的障眼法所蒙蔽。
王熙凤住在馒头庵里,老尼净虚却趁机托付王熙凤一件诉讼案子:
张财主有个女儿叫金哥 ,在庙里遇见了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李衙内看上张金哥,一心要娶金哥 ,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守备家的聘定 。张家想退亲,又怕守备家不依,谁知守备家听了此事 ,便来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 ,就打官司告起状来。张家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
长安节度使云老爷与贾府最契,净虚老尼求王熙凤让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 ,让云老爷与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退亲。
这净虚老尼作为一个出家人,竟然管起别人的诉讼案子 ,可见她既不净也不虚,不是一个潜心修炼的出家人 。她一个出家人有什么资本接管别人的诉讼案子呢?这要从水月庵与贾府的关系说起。
从第七回的描写来看,贾府不仅有家庙铁槛寺 ,而且还供着几个庙的月例香银子,水月庵就是其中之一。水月庵的老尼净虚就经常带着徒弟智能出入贾府,领取月例银子 。这个净虚不仅仅是去领取月例银子这么简单 ,她非常积极地结交权贵,而且不止贾府这一家。
第七回中周瑞家的问智能儿: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你师父那秃歪拉哪里去了?”智能儿道:“我们一早就来了,我师父见过太太 ,就往 于老爷 府里去了,叫我在这里等她呢。”
从周瑞家的对净虚的称呼“秃歪拉 ”来看,净虚就不是什么品性端正之人,一个出家人不好好清修向佛 ,却积极地行走于各权贵之家 。而且她对于各权贵之间的关系网也摸得门儿清,知道什么事应该求什么人。
这净虚老尼也没有什么道德底线,拆散别人的亲事 ,从古至今都不是什么义举,可是为了从中得到好处,她便不遗余力地从中牵线谋划。
王熙凤本不想管这样的事 ,“我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凤姐之所以不想管这件事并不是因为这件事不合道义,而是因为她不等银子使 ,没有必要管。但另一层意思是,如果我要管,你一定得拿银子来才行 ,我可不白给你管。
但是净虚老尼姑一下子就抓住了王熙凤的软肋:“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稀罕他的谢礼 ,倒像府上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王熙凤这样的能人大概就怕别人说没本事,所以立马中了净虚老尼姑的圈套。
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 ,凭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姑激将法说王熙凤没本事干成这么一点小事 ,王熙凤就逞强要把这件事做成 。
“凭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这就是权力啊!王熙凤从协理宁国府到弄权铁槛寺,她的心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最初接受任务时的谨小慎微 ,到管理初见成效时的自鸣得意,再到处罚下人时杀伐果决的痛快,把两府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进而得到上层的肯定后她的权力几乎达到了顶峰 ,她的胆子也越来越大。
当然,王熙凤包揽诉讼案子并从中获得三千两银子的好处,并不是因为她的权力和能力有多大,而是因为贾府在外面的权力与声势很大 ,王熙凤只需要借着贾府在外面的声势,托人修书一封带给长安节度使云光,这事情就办成了 。她轻松获得三千两银子的好处 ,却害得一对青年男女双双丧命。王熙凤并不为此懊悔,而是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 ,便恣意妄为起来。
03
这水月庵真是藏污纳垢之地,王熙凤在前面与净虚说着“弄权”之事,秦钟就趁黑在后面房中与智能儿“得趣” ,将佛家的清规戒律完全弃之不顾 。
原本他们在水月庵住一夜就该离开了,可是王熙凤带宝玉和秦钟又在水月庵多住了一晚。多住这一晚,他们各有各的目的 ,宝玉是觉得家里拘束的很,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哪里肯回去。秦钟恋着智能,更舍不得离开,挑唆着宝玉求凤姐再住一天 。
其实王熙凤也想多住一天 ,她可趁此时机完了净虚所托的案子,这样的事情当然要瞒住所有人,在外面办当然比在府里办更方便。
她将心腹仆人旺儿叫来 ,说明白净虚所托之事,旺儿进城找了主文相公,假托贾琏所嘱 ,修书一封,连夜送往长安县。云光久见贾府之情,这点小事 ,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让旺儿带回来 。
多住这一天一夜,秦钟与智能背地里多少幽期密约 ,最后百般不忍分离,只得含恨而别。
秦钟得趣馒头庵,竟然成了秦钟命丧黄泉的根由。
一个禀赋怯弱却又按奈不住情欲冲动的少年,不顾佛门的清规戒律 ,在庙里与智能偷期缱眷,回来就病了。智能从水月庵里私自逃进城,找到秦钟家里看视秦钟 ,不料被秦邦业知觉 。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得老病发作 ,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秦钟也悔恨交加中命丧黄泉。
大家注意到没有?王熙凤弄权其实是在馒头庵,但作者却把回目写作“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铁槛寺离馒头庵近?还是仅仅为了对仗工整、避免重复?我认为都不是 。
铁门槛象征的是富贵与权力 ,土馒头则象征着死亡。王熙凤的弄权正是在贾府富贵至极的时候,贾府在外面的声势很大,秦可卿的丧事也办得声势很大 ,而王熙凤的权力也达到巅峰之时,她一个人管理着宁荣两个府的事,她的管理之才得到了极力展现,她的胆子也越来越大 ,因此才弄权包揽了诉讼案件,这对她是一个开端,也是她种下的因。
她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 ,但是因果运行并不会因她的不信而停止 。第九十三回王熙凤病中听到平儿说馒头庵出了事情,吓得哇的一声吐出一口血来。
王熙凤带着宝玉和秦钟在馒头庵住宿的这两晚,一个弄权 ,一个得趣,看似他们都得到了好处,但实际上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秦钟的报应来得更快一些 ,但谁能保证秦钟的结局不是王熙凤结局的预示呢?
王熙凤在富贵至极时弄权谋利,指使一对青年男女无辜丧命,等待她的也必然是秦钟那样的结局 。
生与死的距离有多远?多行不义的话这个距离可能也就是铁槛寺到馒头庵那么近。
王熙凤。在四大名著《红楼梦》中 ,第15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这一章回中,王熙凤是最大的受益者,秦可卿之死使得王熙凤获得了贾府的实际控制权 ,成为了当家人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著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等。
关于“概括“弄权铁槛寺 ”的情节。并分析这一情节中反映的王熙凤的狠与贪”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慎盼挣]投稿,不代表乐悠悠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decn.cn/news/58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悠悠的签约作者“慎盼挣”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概括“弄权铁槛寺”的情节。并分析这一情节中反映的王熙凤的狠与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概括“弄权铁槛寺”的情节。并分析这一情节中反映的王熙凤的狠与贪寻找了一些与之...
文章不错《概括“弄权铁槛寺”的情节。并分析这一情节中反映的王熙凤的狠与贪》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