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浮生偷得半日闲的全诗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浮生偷得半日闲的全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这首诗名为《题鹤林寺僧舍》,全文如下: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唐代〕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关于这首诗,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只听说过最后一句,下面来从译文 、注释等方面来了解全诗 。
译文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 ,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
强:勉强。
因:由于 。
过:游览 ,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 ,故谓之“浮生”。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峡州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 ,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 ,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写下此诗 。
赏析
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 、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 ,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 ” ,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 ,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 ,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
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 ,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 ”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第三句中“因”,当为介词,有“由于 ”之意;“竹院” ,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 。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 ,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 ”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 ,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 ,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
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 ,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 。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 ,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四句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 ,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 。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 ,并找出自己的答案。
关于诗人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 。字不详,自号清溪子 ,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 ,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 。
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 ,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 ,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 。存词六首。
“忙里偷得半日闲 ”,意思是在茫茫碌碌的人生中偷得那么一段悠闲的日子 ,让身心得到修养。“浮生若梦看苍狗”意思是生命短促,人生如短暂虚幻的梦境一般,看变化不定难以揣测的世事 。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
苍狗 ,指毛色青灰的狗,古代以为不祥之物。也比喻事物变化不定,不易揣测。
“忙里偷得半日闲”这句诗应该是化用了诗人李涉所写的《题鹤林寺僧舍》其中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闲” 。“浮生若梦看苍狗 ”这句诗应该是网友后来添加的一句话。
《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全文当中最经典的一句应该就是最后一句 。“偷得浮生半日闲”,整首古诗并不怎么出名,但是最后这一句 ,我们还都是非常熟悉。难得在这纷扰的世界当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下面分享一下这首诗的翻译 。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 ,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 ,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
再跟我深入了解一下这首诗吧,喜欢这首诗的小伙伴看这里: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 ”起笔 ,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 。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 ”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 ,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 ,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 。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 ,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 ”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因 ”,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 ,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 ,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 ”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 ,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 。作为佛家 ,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 ,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 ,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偷得浮生半日闲” ,点睛之笔 。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 ,并找出自己的答案 。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并对之解释 ,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 ,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关于“浮生偷得半日闲的全诗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炮牙嗓]投稿,不代表乐悠悠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decn.cn/news/32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悠悠的签约作者“炮牙嗓”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浮生偷得半日闲的全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浮生偷得半日闲的全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这首诗名为...
文章不错《浮生偷得半日闲的全诗》内容很有帮助